為響應國資委提出的利用RFID技術,高效合理的利用和管理國有資產,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和浪費的號召,目前電力、通訊、鐵路、鋼鐵等行業國有大中型企業都在積極嘗試使用RFID技術進行管理技術的革新。
現代倉儲管理已經轉變成履行中心,它的功能包括:傳統的倉庫管理、交叉轉運/在途合并、增值服務流程、退貨、質量保證和動態客戶服務。
RFID智能電表倉儲管理系統是一個實時的計算機軟件系統,它能夠按照運作的業務規則和運算法則,對信息、資源、行為、存貨和分銷運作進行更完美地管理,使其最大化滿足有效產出和精確性的要求。這里所稱的"倉儲"包括生產和供應領域中各種類型的儲存倉庫和配送中心。
傳統的倉儲管理運作包括:收貨、上架、補貨、揀貨、包裝、發貨。在目前的競爭環境下,企業必須不斷改進以適應供應鏈競爭的需要。
倉儲管理系統按照常規和用戶自行確定的優先原則,來優化倉庫的空間利用和全部倉儲作業。對上,它通過電子數據交換(EDI)等電子媒介,與企業的局域網聯網,由主機下達收貨和定單的原始數據。對下它通過無線網絡、手提終端、條碼系統和射頻數據通信(RFID)等信息技術與倉庫的員工聯系。上下相互作用,傳達指令、反饋信息并更新數據庫,同時,生成所需的條碼標簽和單據文件。
1.2關于RFID技術
RFID技術是21世紀發展最快的一項高科技技術,隨著與傳統網絡的結合,RFID技術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應用潛力,被稱為“物聯網”和“第二代Internet”。無線射頻識別(RFID)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,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。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,識別工作無需可視及人工干預,并可工作于各種工作環境。
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由電子標簽(Tag)、讀寫器(Reader)和天線(Antenna)三部分組成。具體的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:上位機發送指令使讀寫器工作,讀寫通過天線發送射頻信號,電子標簽接收到射頻信號后,轉化為電流,供芯片工作,讀出內部所儲存的數據,經調制后發送出去;天線接收標簽反饋的信息并送至讀寫器,經解調后還原出標簽數據,發送給上位機進行處理。

RFID系統工作原理圖
需要指出,電子標簽不含有電池,它接收到閱讀器的電磁信號后經整流為直流電供芯片工作,可做到免維護。每個電子標簽都有全球唯一的ID號,且有用戶數據區可供用戶寫入信息,它的重量輕、體積小,壽命非常長、價格便宜,通過合理的加工工藝可以實現大規模批量生產。
RFID技術將為數據采集的應用帶來重大的變革,射頻識別技術優勢在于:
1.可長距離讀取數據。
2.無需可視,環境適應性好,穿透力強;
3.識讀準確率高,近乎100%,遠遠高于條形碼的識讀率;
4.識讀速度快,最快每秒可同時讀取數百個電子標簽;
5.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;
6.可重復讀、寫數據;
7.使用壽命長(10萬次讀寫),信息存儲量大,耐用性強,不易損壞。 |